全国人大代表李燕:关注医药和“双减” 建议支持民族药企创新升级
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,今年两会上,全国人大代表、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提出,为推动我国由“医药制造大国”向“医药制造强国”转变,建议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医药产业的战略地位,建立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,采取切实措施支持民族医药企业创新、升级、发展。
日常工作中,李燕坚持把履行代表责任与企业家使命有机结合,做有温度的科技创新,立能担当的民族药企,努力带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,积极履职尽责,建言献策。2021年全国两会以及闭会期间,她先后提交人大建议8条,涉及青少年关爱、推进我国淋巴瘤专科建设、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等关系国计民生重大领域事项。今年两会,李燕带来的建议主要聚焦民族医药产业创新发展、“双减”“双增”政策落地实施、个人信息保护监管等领域。
作为中国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,齐鲁制药积极推动“健康中国”建设,研发的一系列药品,推动了患者用药可及性、优化临床处方结构。目前,企业在研创新药物项目80余项,“十四五”期间,预计上市创新药物10-12个。
身为一名制药人,李燕在工作和调研中发现,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医药产业发展,相继出台了系列利好政策,加强医药产业创新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我国医药制造业集中度仍然较低,产品结构升级任务紧迫,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,高质量创新成果少。
因此,今年两会,李燕准备了《关于支持民族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发展的几点建议》,建议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医药产业的战略地位,建立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,统筹集约引导创新资源加速汇聚,采取切实措施支持民族医药企业创新、升级、发展;建议进一步优化产学研一体化机制,加速基础研究成果转化,助力民族医药企业原始创新;建议持续优化持有人制度;建议培育民众对国产药的好感和认同,增强对民族制药企业的信心;建议给资本设好“红绿灯”,引导资本瞄向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研发,助力我国药物创新研发的可持续发展。